飘天文学网 > 鸣蝉小说 > 第64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第64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谢蝉带着何老二家的把鲊,  糖丝线、蜜麻酥、韵姜糖回院子。

        谢嘉琅坐在窗前看书,坐姿笔直,一袭浅青士子袍服,  因在家中,没戴罗巾,木簪束发,鬓角乌黑整齐,  侧脸严峻,神情专注。

        谢蝉提着消夜点心,蹑手蹑脚地悄悄走到他身后,探头看他在看什么书。

        她发间的红色丝绦垂下,  落在谢嘉琅的肩膀上。

        很轻很柔。

        淡淡的桂花香气。

        谢嘉琅常吃药,  房里总有苦涩的药味,从小闻习惯的味道,  丝丝清香飘过来,  冲淡了药味。

        “回来了。”

        他翻一页书,  轻声道,  视线仍然在书页上。

        谢蝉嗯一声,  “哥哥,  我给你带了好吃的,你尝尝。”

        谢嘉琅放下书,挪到外间来,  尝谢蝉带回来的点心。

        谢蝉一边和他说话,一边叫青阳打开他的箱笼,看他的衣裳鞋袜,  哪些要缝补,  哪些要浆洗,  哪些花样旧了,明天要给他买布裁新衣,又问起他的主考官,问他有没有买韦大人的诗集,他诗赋平平,而省试要考诗赋论。

        说着话,外面天色渐渐暗下来,青阳送来晚饭,谢嘉琅问谢蝉:“明天鼓门前鞭春牛,想去吗?”

        谢蝉想了想,摇头:“不去了,每年鞭春牛,全城人都会去看,人山人海的,太挤了。”

        谢嘉琅低头吃饭。

        他想带谢蝉出去玩,但是他对京师并不熟悉。平时他只去书肆买书,偶尔同窗聚饮,拉他过去,席间众人只知道吹捧夸耀,后来的邀约他都推了,专心读书。

        白天谢蝉出门后,他去找文宇请教,文宇诧异过后,笑得跌足,建议他带谢蝉去看鞭春牛。

        她对鞭春牛不感兴趣。

        青阳和进宝却对鞭春牛很好奇,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京师的鞭春仪式有多隆重。

        谢蝉挥挥手:“明天你们都去看吧,都说看了春牛,一年顺顺利利,你们去看,也是个好兆头。”

        第二天两人换上新衣,欢天喜地看春牛去了。

        谢嘉琅仍是看书。

        谢蝉穿着家常衣裳,梳着单螺髻,带着仆妇整理谢嘉琅的冬衣春衫,院子里支起竹竿,被褥铺盖都被拿出去曝晒。

        谢嘉琅背对着走廊和庭院,看不见谢蝉,不过能感觉到她在忙忙碌碌,她知道他爱静,脚步声放得很轻,指挥仆妇的声音也压得低低的,忙完了,她回房给谢六爷和范德方写信,拿起算盘算账,对着庭院画一幅腊梅图。

        谢蝉在的时候和她不在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她在这里,连青阳都很高兴,每天笑嘻嘻的,话多得说不完。

        夜里,青阳和进宝兴高采烈地回来。

        京师鞭春牛的仪式比江州安州的要盛大热闹多了,知府和礼部官员亲自执彩鞭打春,全城百姓绕着春牛祈福,还有许多人摩拳擦掌等着抢春牛土,人太多,他们俩连鞋子都挤掉了,还好谢蝉提醒过他们,抢春牛土时他们没往里挤,不然十有八|九要受伤。

        谢蝉笑道:“我就说人会很多吧!”

        青阳挠挠脑袋:“九娘,你也是第一次来京师,怎么知道那么多?”

        谢蝉怔了怔,道:“我听范七哥他们说的。”

        谢嘉琅看她一眼。

        青阳和进宝想到范德方向谢六爷暗示过的事,交换一个眼神,偷笑。

        谢蝉回房,提笔继续画腊梅。

        上辈子,她被谢家从乡下接回府后,就没离开过京师,虽然她几乎足不出户,但京师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有种老朋友般的熟悉,不论痛苦还是快乐,一切在这里发生。

        接下来几天,谢蝉天天上午出门,买丝锦绸料,买诗集书册、历年省试程文,笔墨文具也买了新的。

        下午,她要谢嘉琅陪她去书肆,谢嘉琅看古书,她挑自己喜欢的杂书话本看。天黑前,两人提着买的书回院子,顺路去南街买些吃的。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十天一转眼就过去了。

        谢蝉吩咐进宝收拾行李包袱,准备回江州。

        谢嘉琅看见她叫仆妇把在京师买的妆粉盒子都收了起来,她要带回去送人。

        她要走了。

        临行前的一天,谢蝉抱着书从书肆走出来,问身后的谢嘉琅:“哥哥,你还缺什么?想要什么?”

        谢嘉琅看着她的背影。

        巷子里很安静,金乌西坠,云霞铺满天穹,灿烂的夕光落在她乌黑的发鬓上,发丝间浮动着金光。

        他摇头:“我什么都不缺。”

        回到家中,吃了饭,谢蝉接着收拾行李,她的屋子门窗都敞着,仆妇进进出出搬运箱笼。

        谢蝉明天就走了。

        谢嘉琅低着头,手里握着笔,听着院子里忙碌的声音,笔尖滞涩。

        他写了一会儿,思路混乱,放下笔,挪开字纸,翻开一本书册看。

        院门前忽然传来拍门声。

        青阳提着灯去应门,不一会拿着一封信回来,去见谢蝉,“九娘,六爷的信。”

        谢蝉看完信,笑着摆摆手,要仆妇们不必忙了。

        她拿着信走到书房门口,没进屋,站在门槛外边和谢嘉琅道:“哥哥,阿爹来信了,他说有事要耽搁几日,过了灯节才能和我碰头,我明天不走了。”

        谢嘉琅背对着她,手指攥紧书页,淡淡地嗯一声。

        谢蝉忙了一天,有些累了,掩唇打了个哈欠,“我去睡了,哥哥你早点休息,别看得太晚。”

        脚步声走远了。

        谢嘉琅放下书册,提笔写文章,这一次,思路清晰,笔尖下的字写得很顺畅。

        写着写着,他手上的动作停下来,坐着失神。

        谢蝉问他想要什么,他没办法开口,也不能开口。

        他其实有想要的东西……想要她多留几天。

        什么都不用给他买,只要留下来就够了。

        所以,知道她明天不走了,一刹那,沉沉压在心口的那股烦闷消散了许多。

        谢嘉琅闭了闭眼睛,静下心来,接着写文章。

        第二天,范尧登门,邀请谢嘉琅和谢蝉去范家过灯节。他也接到范德方的信,知道谢蝉要留在京师,过了上元节后再回去。

        “京师的上元灯会,朱栏画栋金泥幕,卷尽红莲十里风,人人都出门看灯,我家几个姐妹也都要去。九娘一个小娘子出门观灯,有兄长陪着,还是难免寂寞,不如你们兄妹到我家去,到时候九娘和我的几个姐妹一起去观灯,人多热闹。”

        谢蝉看向谢嘉琅。

        谢嘉琅也朝她望过来,看她杏眸里笑意闪动,似乎很期待,点了点头。

        她喜欢热闹,难得来一趟京师,这样的盛会,她一定想去。

        范尧喜道:“灯节那天,我来接你们。”

        谢蝉送他出去,回到正堂,问谢嘉琅:“哥哥,你也去吗?你想去的话我也去,你不想去,那我也不去了,我们买几盏灯在院子里看,一样的。”

        谢嘉琅心想,那不一样。

        她担心他不想去,才会这么说。

        他道:“我也去。”

        谢蝉很高兴,谢嘉琅天天读书,她觉得他愿意出去散散闷挺好的。

        “过节要穿新衣。”她盘算着,“灯节一定要穿白衣,不管月下还是灯下,白衣最鲜明好看。”

        她和进宝青阳去逛布铺,选上好的白罗,顺便打听京师这边的行情。

        来之前,谢六爷问她要不要在京师买铺子,她回答说先不急着买,看看再说。他们在京师毫无根基,用不着太急,京师的局势太复杂了,必须先打听清楚行市。

        买好白罗,谢蝉已经把京师时兴的样式都记下了,回到院子里,画图刻版,要仆妇裁衣。

        衣裳裁好了,她拿去给谢嘉琅试,她让人给他也做了一套新衣。

        她要谢嘉琅站起来,展开袖子搭在他胳膊上比对,手捏捏他的上臂,“哥哥,这里紧吗?”

        香气近在咫尺,直接熏入肺腑。

        谢嘉琅身上有些僵硬,垂眸,屏住呼吸。

        谢蝉踮起脚,把袍子搭在他肩上,手绕到他背后去,几乎贴在他身上,问:“小不小?”

        谢嘉琅扭开脸,后退半步:“很合适。”

        谢蝉接着比了比袖摆和衣襟,记下长短大小,要仆妇拿去改。

        灯节那天,谢蝉换上特意做的白衣,头上戴缀珠闹蛾花冠,眉贴花钿,肩挽披帛,走到谢嘉琅面前,两手一撒,转了一个圈,裙裾上刺绣的缠枝花纹由浅至深,杂花交错,闪烁着浅浅的银光,似一丛昙花在月下怒放。

        “哥哥,好看吗?”

        她笑着问。

        谢嘉琅眸底映着她娇艳的面孔,点头,“好看。”

        谢蝉催他也换上新衣,站在他跟前,帮他穿外袍,拿起革带给他系好,低着头,把系了五彩丝绦的玉挂在革带上。

        谢嘉琅眼眸低垂,她头上戴的闹蛾花冠轻轻颤动,时不时蹭过他的脖颈和下巴。

        “好了!”

        谢蝉退后一步,上上下下端详谢嘉琅,脸上掠过一阵古怪的笑意,肩膀抖了几下,闹蛾花冠颤啊颤的。

        她不敢在谢嘉琅面前笑,强忍着,转身出去,刚跨过门槛,笑声就从贝齿间溢了出来。

        谢嘉琅眉眼凌厉,平时穿黑色、青色,不觉得如何,乍一下换上白色,衬得他脸孔线条更刚毅,显得更凶了。

        午饭后,院门外车马响动,范尧按约来接兄妹俩,看到一袭白衣的谢蝉,晃了下神,目光不经意扫过旁边的谢嘉琅,见他神情冷肃,一双黑眸静静地看着自己,吓了一跳,忙定下心神,含笑邀请他们。

        到了范家,两人一起去拜见范家夫人。

        老夫人拉着谢蝉的手不住地夸赞,范家几个小娘子拥上来和谢蝉厮见,序过齿,都叫她九妹妹。

        谢嘉琅在外面和范尧吃茶说话,范尧坐得笔直,出了一身的汗。

        暮色沉下来时,大街小巷的灯楼早已经搭建好,长达数十里的长街缚了灯山彩楼,灯楼高达数丈,有的比城墙还高,千盏万盏花灯闪烁照耀,恍如银河倾倒,满地灼灼光辉。

        东风夜放,火树银花。

        等天黑下来,家家户户出门观灯,这一天平时足不出户的女子也能出门游玩,街巷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谢蝉和范家小娘子一起出行,到了最热闹的御街前,马车不能进入,小娘子们下马车,范尧和谢嘉琅跟在她们后面,看着她们笑闹。

        漫步到一处辉煌的灯楼前,范三娘想要那一盏盏悬挂在灯楼上的憨态可掬的鱼灯,停下来,拉着范尧,要他猜灯谜。

        范尧笑着上前,细看贴在灯笼上的灯谜,答出答案。

        灯楼里的老丈取下一盏鱼灯给他,他递给范三娘,范三娘一脸笑容。

        范尧回头,看着谢蝉,问:“九娘,你想要哪盏灯?”

        谢蝉摇摇头,推着范家其他小娘子上前。

        小娘子们朝范尧挤眼,范尧无奈,先帮她们猜灯谜。

        他反应很快,人又生得端庄俊秀,周围看热闹的人全都聚拢过来,看他猜灯谜,他每猜出一个,众人便拍手叫好。

        猜灯谜的人越聚越多。

        老丈把新灯谜挂在长竿上,挑出灯楼,敲响铜锣,让猜灯谜的人给出答案,谁猜得最快,那些鱼灯给谁。

        范尧和其他人比试,等范家每个小娘子都提了盏灯在手里,他又问谢蝉。

        谢蝉不好说不要,指了一盏和范三娘一样的灯。

        范尧一笑,抬头看灯谜,很快答出,老丈取下灯,他接过,递给谢蝉。

        谢蝉接了灯,提在手上,杏眸微敛,微红的双颊泛着笑意,她一身白衣,上元灯会无数道斑斓交错的灯火光芒笼在她身上,清艳华贵,让人不敢直视。

        范尧脸有些红。

        谢嘉琅站在人群里,面无表情,他对猜灯谜没什么兴趣。

        他身后不远处,范家几个随从窃窃私语,“七公子今天这么卖力,是不是看上谢家小娘子了?”

        “当然是,不然夫人怎么会邀请谢家小娘子来咱们家过节?”

        “你看他们,郎才女貌,真般配。”

        一轮灯谜猜完,老丈命伙计取出其他作为奖赏的花灯,挂在彩楼高处,其中一盏灯取出来时,汹涌的人群不禁发出惊叹声。

        那是一盏彩绘的宫灯,比之前所有的鱼灯更精致,用不同颜色的绢纱堆出繁花细枝,镶嵌贵重的玻璃,缀着长长的流苏宝带,玲珑别致,富丽堂皇,才一捧出,众人都觉得是今晚看过的最漂亮的彩灯。

        老丈捋捋长须,含笑朗声道:“猜中灯谜最多者,可得此灯!”

        谢蝉和范家小娘子一起仰着头,观赏那些彩灯。

        人群里走出几个书生模样的公子,开始猜灯谜,范尧也走上前,加入竞争。

        谁都不想被其他人抢去风头,一个个绞尽脑汁猜谜,一道道灯谜被解出,围观的人群里时不时响起一阵叫好声。

        谢嘉琅没有上前。

        范家小娘子都挤到范尧身后,给他加油鼓劲。谢蝉也被扯过去,范三娘把她推到最前面,范尧不用回头都能看见她的倩影,抑制不住激动振奋,答题更卖力了。

        谢蝉挤不出去,抬头张望,寻找谢嘉琅的身影,观灯的人太多,她怕和他走散了。

        她清亮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谢嘉琅身上,粲然一笑。

        一瞬间,周遭鼎沸人声变得模糊,璀璨灯火亦失去光彩,谢嘉琅感觉到心口抽了一下,继而砰砰直跳,他极力克制,但实在平复不下来,身上微微起了汗意。

        谢蝉放下心,回过头去。

        范尧站在她身旁,风姿俊秀,低头和她说话,她回了一句,范尧顿时浮起满脸笑,两人并肩而立,如同一对璧人。

        台上的老丈扬声读出灯谜:“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

        “秤。”

        一道清冷低沉的声音响起。

        谢蝉惊讶地回头。

        人群中,谢嘉琅答出灯谜,举步上前,走到她身边。

        老丈继续出题,其他人尚在思考,谢嘉琅略一思索,给出答案。

        众人叫好。

        谢嘉琅接着猜灯谜。

        几个书生实在抢不过他,垂头丧气地退入人群,去其他地方看灯去了。

        最后,老丈取下那盏彩绘宫灯,递给谢嘉琅:“恭喜这位郎君了。”

        谢嘉琅看着谢蝉,手抬起,示意她把范尧为她赢来的鱼灯交给自己。

        谢蝉放开鱼灯给他拿着,欢欢喜喜地接过老丈的宫灯,提在手里,范家小娘子都围过来,赞宫灯好看。

        范尧有些失落,不过赢他的人是谢蝉的兄长,他不敢露出不快。

        他们继续逛灯会。

        谢蝉一直提着谢嘉琅赢的宫灯。

        夜半时分,众人在坊门前告别,范家小娘子回府,范尧坚持送谢蝉和谢嘉琅回院子。

        进院后,谢蝉手里还提着灯,抬头朝谢嘉琅笑:“哥哥,你又送我一盏灯。”

        谢嘉琅嗯一声,送她回房。


  (https://www.piaotian55.com/book/2940623/8087456.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