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为晋升,我创造了可控核聚 > 第91章 各展其能

第91章 各展其能


“我们的航天器外壳也采用了石墨烯衍生材料。”

  “实验表明,石墨烯与某些惰性气体反应时,会呈现出银白色。”

  张青甚至还没动用系统赋予的敏锐洞察力,这是他在以石墨烯为装甲材料时偶然发现的。

  当时,张青考虑的是特殊环境,这种银白化合物在那种环境下并无作用。

  于是他将其搁置一边,错过了发现常温超导体的良机。

  “原来张青比我更早发现常温超导体!”

  阿尔瓦拉斯意识到张青甚至比他更早发现这种材质,既惊叹又敬佩。

  “看来,我应该撤回申请,张青,你才是真正的发现者。”

  阿尔瓦拉斯为人诚恳,打算放弃对新型室温超导材料发明权的争取。

  “你不必这么做。”

  “打个比方,诸葛亮自幼便有许多人见过,但他们只是过客!”

  “只有刘备请诸葛亮担任军师,他才真正大放异彩。”

  张青引用华夏古代的故事向阿尔瓦拉斯解释现状。

  “我仅是众多见过常温超导体的过客之一,你才是让它闪耀光芒的智者。”

  “因此,发现者应是你!”

  张青的精彩言论赢得了周围科学家的热烈掌声。

  阿尔瓦拉斯的举动激发了其他年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展示各自的实验成果。

  因为常温超导体的魔力太过惊人,这些青年才俊也不甘示弱,纷纷亮出真功夫。

  "我所专注的,是一种适应零重力环境的特殊稻种,能将每亩产量提升至5000公斤。"

  当华夏国的时刻来临,李仰光教授揭晓了他的创新之作。

  鉴于无法在星球实验室中实际耕作,李教授借助影像资料来展示他的科研突破。

  屏幕上,一片试验田跃然眼前,在零重力系统的作用下,稻田被巧妙地分隔为三层,悬浮于虚空中。

  虽然天空没有阳光,但地底的光源充足,确保了稻谷充足的光合作用。原本每亩仅能产出两千公斤的稻米,如今因三层种植法,产量瞬间翻倍至五千公斤。

  "非常出色,不久的将来,‘亩产万斤’将不再是讽刺的标签。"

  张青率先鼓掌,对李仰光教授表示由衷的祝贺。

  曾经,“亩产万斤”是那个时代的象征,带有负面含义,但现在,借助科技的力量,水稻的产量正逐步迈向这个目标。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这样的试验田显然无法大规模普及,其价值何在?难道只是为了展示吗?"

  一位高卢国的科学家提出疑问,直指要害。

  确实,这种试验田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广。

  谁会为了种植稻米,大费周章地在地下安装昂贵的零重力设备?

  零重力装置的价格远超稻田价值,且目前的设备数量极其有限,主要用于实验目的。

  如若这种稻米种植方式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岂非正如高卢国科学家所言,仅仅是一场表演?

  "您说得没错,这并非为全人类设计的稻米品种。"

  李仰光教授坦诚地回应。

  "是我的疏忽,未能详细说明,这种稻米是专为太空站设计的。"

  此言一出,全场惊叹声四起。

  确实,这种稻米在太空站中大有用途。

  在宇宙真空的无重力环境中,太空站的空间极其有限。

  这种零重力稻米,占地小巧,却能满足太空站航天员的粮食需求。

  人类终究会向太空迁徙,这种稻米,正是为未来的星际生活量身定制的。

  听到解答,刚才质疑的科学家带头热烈鼓掌。

  张青不禁感叹,这就是索尔维会议的魅力所在。

  科学家们不再含蓄,每一个问题都犀利直接,不带任何掩饰。

  只要你能有力地回答,赢得的必将是真诚的掌声。

  随后,与张青同来的气候学专家原唯教授展示了她的研究成果。

  "我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人工气象现象。"

  话音刚落,原唯教授便在实验室中启动了实验。行星实验室能模拟各种天气,包括刮风下雨,对原唯教授来说只是小试牛刀。

  她选择模拟降雨,当雨势渐歇时,她在天空的云层中撒下一层颜料。

  刹那间,天空中绽放出一道绚丽的光谱。

  "恕我直言,这与开场的那场水墨艺术表演并无二致。"

  "原教授,这恐怕不能称之为科学,更像是视觉的魔术吧。"

  在座的学者们审视良久,面对这样的景象,他们无法理解其科学价值,纷纷提出质疑。

  "呵,这可不仅仅是一场表演。"

  张青出人意料地开口解释,他一眼便洞察了实验的核心。

  天气现象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创造出幻象。

  比如海市蜃楼,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遥不可及。

  这正是运用了大气折射的原理。

  此刻的彩虹,亦是如此,虽非真实存在,却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实际应用可能在于心理康复或创建宜人的工作空间。"

  张青对原唯教授微笑道。

  原唯教授也报以微笑。

  "献丑了!"

  紧接着,金属动力学专家威廉登台。

  他介绍了一种能高效吸收动能的金属材质。

  目前,这种材料已被应用在F1赛车上。

  录像中,赛车失控翻滚出赛道,但车手却安然无恙。

  因为大部分冲击力都被车身的金属所吸收,对车手的伤害微乎其微。

  "这是一种名为金属锶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张青脑中的系统悄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

  很快,除张青和亚历山大外,所有科学家都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张青深感收获颇丰,许多创新可以应用到他的航天器设计中。

  他甚至萌生了重新调整实验的念头,但最终克制住了。

  亚历山大瞥了张青一眼,毫不客气地问道:

  "你先来,还是我先来?"


  (https://www.piaotian55.com/book/3359503/11111072.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com